close
方法一:

收集各種課程加以分類,年底時進行訓練需求調查。

統計後用柏拉圖(Pareto Chart)排列,選擇最多人勾選的課程,就成了次年度的課程計劃。

工具:調查表、柏拉圖(Pareto Chart)。

 

方法二:

參考工作說明書(JD),找出各職務的KSA。並調查現有人員的KSA。

應具備的KSA-實際的KSA=gap,確認此gap是因訓練不足所造成或透過訓練可以彌平其差距?

其間的gap應透過各種方式加以撫平,訓練可能只是選項之一。

撫平的方法有:

1. 訓練。

2. 工作再設計。

3. 工作外包。

4. 改善相關資源。

5. 工作輪調。

6. 修改工作程序。

工具:文件審查、績效評估、調查表或主管訪談。

 

方法三:

1. 找出公司前20%的人才,依據其個別條件、職業適性與狀況,量身訂做其個人發展計劃(IDP)。

2. 為新進人員規劃完整的新人訓。

3. 中間的70%,依其個人工作需要,自行申請外訓。

工具:績效評估、強迫排名法、訓練需求規劃。

 

方法四:

找出組織績效產生差距的原因(現象)?並分析為什麼(原因)?

是產品品質不佳?

是市場佔有率低?

是呆帳高?

是低績效的人力資源?

以上這些還是「現象」,仍需再追究真因!

 

若為低績效的人力資源所引起,那這個現象是由什麼原因造成的?

是不當的工作負擔?

是甄選流程不當?

是薪資缺乏競爭力?

是訓練不足?

工具:腦力激盪法、魚骨圖。

 

若分析後確定組織績效產生差距的原因是因訊練不足造成的,此時就進入訓練需求分析的流程。

 

法方四所揭露的訊息是說:績效產生差距不一定是訓練不足所造成的,而訓練也無法解決組織所有的問題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IamAlexKao 的頭像
    IamAlexKao

    IamAlexKao的部落格

    IamAlexKa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