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架構是用來判定一個組織目前應用資訊科技的程度,並提出組織資訊系統發展的未來方向。
由McFarlan-McKenney提出策略方格(Strategic Grid)架構,藉由企業目前使用資訊科技的策略重要度(目前價值)與規劃中的資訊科技應用策略重要度(未來價值)兩個維度,將組織資訊系統定位成四種象限:工廠型(Factory)、支援型(Support)、策略型(Strategic)、扭轉型(Turnaround)。藉此來定位不同企業資訊科技策略應用的方向。
一、工廠型:目前的資訊系統對策略之影響程度高,而規劃中的資訊系統對策略之影響程度低。也就是說:此時若沒有資訊系統企業將無法運作,然而,資訊系統卻不能提供未來的競爭優勢。譬如汽車廠的自動化控制系統,現在很重要,未來尚未看到重要度,或像是便利商店的POS與採購電子化,都是目前便利商店存活的要件,但是未來的加值方向還不清楚,隨時要注意新技術所帶來的機會[林東清,2003]。又如IT系統在wal-mart庫存管理、配送上的關鍵地位。
組織營運活動的順暢非常依賴IT的支持,當IT運作出現問題時,整個公司的運作會產生非常大的影響,甚至停擺。
二、支援型:目前的資訊系統對策略之影響程度低,而規劃中的資訊系統對策略之影響程度也低,此時的資訊系統對企業而言,可稱為支援型。支援型的資訊科技的腳色,在後勤支援,此時系統的穩定與速度(speed)是最重要的考量。資訊系統的腳色,在支援傳統資料處理應用,並非重要的關鍵作業,更不能提供未來的競爭優勢。譬如許多傳統產業,資訊科技的作用在後勤支援,首重系統的穩定與效能。
所以,整個IT應用僅在支援組織的活動上,並未應用在組織策略的運作上。此類型的IT主要是應用在傳統的資料處理上。所即使IT系統當機,組織仍然能運作,只是比較不便而已。
三、策略型:目前的資訊系統對策略之影響程度高,而規劃中的資訊系統對策略之影響程度高,此時的資訊系統對企業而言,可稱為策略型。資訊系統可能影響現有的競爭策略和未來的策略,資訊系統能提供策略上的競爭優勢。像是金融業者,目前資訊科技很重要,隨著科技的創新與競爭,未來策略價值的重要度更高。企業的策略在強調整體資源的綜效、高階主管也應該積極的參予。
IT在競爭策略與未來策略發展方向上扮演樞紐角色,此時的資訊系統是策略導向的一部份,並與策略有相當嚴密的依賴關係。IT系統在現在很重要,對未來也非常重要。
四、扭轉型:目前的資訊系統對策略之影響程度低,而規劃中的資訊系統對策略之影響程度高,資訊科技的角色,是由「支援型」到「策略型」的一個過渡階段。組織已有支援型的資訊系統,但正試圖找尋策略運用的機會。此時的策略重點在服務(Service),留住忠誠客戶,將實體客戶轉成電子商務客戶、或是利用電子商務,服務現有客戶。
組織本身已有支援型資訊系統,但是附加價值低。但將發展對組織策略具關鍵影響的資訊系統。
綜而言之,不同產業有著不同的IT策略。
支援型重點在效率速度與穩定性(speed);
扭轉型重點在留住忠誠客戶的服務(service);
策略型重點在結合各項資源的綜效(synergy);
工廠型的重點在範疇擴大。
取材自http://ec2.ba.ntust.edu.tw/mic/download/Marketing/%E7%AC%AC%E5%9B%9B%E7%AB%A0%E7%92%B0%E5%A2%83%E8%88%87%E7%94%A2%E6%A5%AD%E5%88%86%E6%9E%90.doc
留言列表